雷军为自己正名网上股票交易平台,不再是谁的影子。
2 月 4 日,小米集团股价盘中首破 40 港元,总市值首次突破 1 万亿港元大关。此后数天,市值一直维持在万亿港元。按照相关机构的排名,在汽车企业的市值排名中,小米已经稳居全球前三,超过了比亚迪,仅次于特斯拉、丰田。
仅仅一年前,小米的股价还在 12 港元的低位徘徊。很多观点将小米股价的起飞,归功于小米汽车的大好局面,以及雷军个人 IP 的超级流量,小米"人车家"的新故事,也越来越接近圆满。
考虑到小米汽车还不是独立实体公司,这个排名终归不太严谨。但对雷军来说,小米市值破万亿元,就是一个积极且意义非凡的信号,意味着他将自己生涯最后一次创业,推上了全新的高度,并血统纯正的刻上了"雷军"的印记。这一刻之后,雷军就是雷军,不再是"雷布斯"或者"雷斯克"。
"配角"雷军
回溯雷军的创业史,他每一次都能踩在风口上,但每个节点都没有落在风暴正中心。我将他的创业人生拆分成两部分:上半场是在金山,是蓄力时期;下半场是小米,是爆发和正名阶段。
雷军是年少成名,其出道时间比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丁磊等大佬更早。" WPS 之父"、也是早期金山的灵魂人物求伯君,是雷军的偶像,也是伯乐。1992 年,在他的邀请下,23 岁的雷军加入金山,一起扛起振兴民族软件的大旗。此时,马化腾、李彦宏还在求学读书,马云还是一名真正的老师。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雷军都勤恳地在金山"做牛马"。期间,他敏锐的嗅到互联网的风口,但金山的基本盘在软件业务,对互联网浪潮的反应迟钝。比如,雷军曾在 1998 年建议金山董事会,收购正缺钱的网易,但因价格没有谈拢,遭到丁磊的拒绝。
2000 年,雷军亲自下场创立卓越网。他的创业搭档是后来创立凡客诚品的陈年。比较尴尬的是,卓越网只是金山内部的一个事业部,没有"独立人格",雷军的话语权和决心都受到压制。最终,卓越网在外部融资困难、内部得不到输血的双重压力下,仅坚持四年就卖给了亚马逊。
雷军意难平的是,卓越网卖身半年后,中国互联网复苏,门户网站迎来上市潮,B2C 电商也迎来春天,卓越网倒在了黎明之前。
金山最终在 2007 年上市,但雷军已经有些身心俱疲。他曾表示,"整个金山公司都被上市拖累了,这种疲惫很难用语言表达。"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对于金山,因为谋求上市而错过了互联网的黄金时代;还有一层是对于雷军个人,金山上市,并不完全代表其个人的成功。各项要素都属于顶配的雷军,先后被同辈创业者赶超,在互联网大潮中沦为"配角"。
小米官方传记中描述,雷军离开金山后思考了大半年,"我们这么努力,为什么在互联网浪潮里没有成为主流?"
这种反思,让雷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陷入一种挫败感中。他在一次与互联网创业者的交流中谈到,自己为没有抓住互联网的机遇而深感落寞。
不想成为谁的影子
金山毕竟不姓雷,雷军想要成为主角。休整数年后,2010 年,雷军创立小米,踩在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上做智能手机,也由此开启真正的"雷军"篇章。
但一开始,他的底气并没有那么足,不管是"软件、硬件、互联网"的"铁人三项"模式,还是小米手机的产品理念、设计对标,都可以看作是"苹果平替"。业界也将他和魅族黄章称为"乔布斯门徒"。
2011 年的小米手机发布会,雷军穿着黑色 T 恤和蓝色牛仔裤上台,台风和形象与乔布斯惊人的相似,被认为是可以模仿,也被网友戏称为"雷布斯"。但据说,雷军本人并不喜欢这个称呼,他更希望外界关注小米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将他与乔布斯进行比较。
即便如此,雷军的小米手机,走不出苹果的影子。小米手机的业务困境,还得从苹果身上找破局之道。最近几年,小米不断谋求高端化,雷军已经直白的喊出口号:对标苹果。
当雷军宣布小米造车后,他的新偶像变成:埃隆 · 马斯克,特斯拉创始人。他不仅在小米发布会上,像复制乔布斯一样复制马斯克:身着浅灰色西装和深蓝色衬衫。他欲盖弥彰的解释,"男士西服只有这么几种颜色,一不小心就撞衫了"。
雷军还在产品理念和营销方式上,向马斯克看齐。前者雷军复用马斯克对特斯拉智能化、科技感的定位;后者雷军似乎做的更好,其个人在 2024 年成为国内最顶流的企业家,爽文男主、霸道总裁等标签,为小米带来泼天流量。雷军通过这些方式,也为自己赢得一个新的称号:"雷斯克"。
金山给雷军的教训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顺势而为。雷军微信的个人签名,也是"顺势而为"。这也成为雷军带领小米重写"人车家"故事的秘诀。当创业尚未打开局面时,雷军可以是"雷布斯",也可以是"雷斯克","雷军"角色的权重都可以往后放。
事实上,雷军并不想成为某个大佬的影子,或者说某个成功企业家的翻版。他是希望有属于自己的成就,自己的名字。他的这个意图,在小米业务取得耀眼成绩后,逐步坦露。
2019 年,雷军发了一条微博:北漂,奋斗九年多,终于买房了!小米科技园,8 栋楼,34 万平方米,52 亿造价!
2024 年,小米 SU7 首车交付,雷军再次发布一条微博,直言,"从今天开始,小米正式成为一家车厂",并笑称"大家是不是应该叫我雷厂长"。
显然,雷军中意的必然还是"雷军",以己之名命名打下的基业。就在昨天,在一个群里,不少人祝贺小米市值进入全球 100 强,"恭喜雷总"。雷军也适时站出来发了红包,表示感谢。其背景是 2025 年以来,小米股价涨幅已超 20%。根据富途全球榜单的数据统计 ,小米正式进入全球市值 100 强。
但对于雷军和小米来说,"人车家"之路还很漫长:小米手机的高端化战略已经持续数年,雷军和卢伟冰在不同的场合都表示,这个战略已经取得成功。但根据小米 2024 年二季度财报,智能手机整体 ASP(平均每部手机售价)由 2023 年第二季度的 1112.2 元,减少了 0.8% 至 2024 年第二季度的 1103.5 元;
小米汽车的声量很大,也是车市顶流,但 13.5 万辆的年交付量,在其它车企面前依然不够看。虽然雷军曾解释,"小米的造车实力还是被低估了。" 2024 年 12 月 31 日,在跨年直播中,雷军立下"新年第一个 Flag ",交付 30 万辆汽车。
好在雷军是清醒的,他知道,所有的流量都需要真实的业绩来支撑,这是他能够正名,并与小米品牌深度捆绑的最大底气。在小米市值创新高之时,雷军表示,新年开工的第一天下午,小米集团举行了开年的第一场重要会议:高端化战略研讨会。小米对过去 5 年的探索进行了总结复盘,并对未来 5 年高端化的全新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无论如何,此时的雷军是状态最好的,泼天流量砸下来时,他接得又准又稳。而且网上股票交易平台,相比评价两极的小米硬件产品,其个人得到的舆论包容度也格外的高。这也恰是他为自己正名的最佳机会。而万亿小米,也开启一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