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6月接掌平安银行(000001.SZ)以来,冀光恒带领这家明星银行开展的战略改革已满一年。
“从目前进展来看,本轮改革达到了预期。全行在坚持战略定力、优化业务结构、加强总分行及跨部门协同、推动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8月16日,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在该行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这一年以来,平安银行高层人事变阵,推进组织架构调整,取消了实行多年的行业事业部制度,做实分行自主经营;同时,主动放缓扩张脚步,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压降高风险零售业务,发力中风险客群,寻求风险与收益的新平衡点。
改革有成效,亦有阵痛。
平安银行2024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减收增利”的成绩单,受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调整资产结构等因素影响,该行实现营业收入771.32亿元,同比下降13.0%;实现净利润258.79亿元,同比增长1.9%。上半年,该行零售业务仍在调整中。在冀光恒看来,零售仍面临较大压力,但“基本稳住了”。
冀光恒坦言,平安银行改革有些初步的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压力。如零售贷款的规模还在下降,整体的息差在下滑,经营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市场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些都需要平安银行在改革中去适应去调整。下半年将继续深化改革,大力打造零售特色名片,同时推动对公、同业协同发展,全力以赴提升经营业绩。
“改革最难的是今年,希望到明年能把零售问题基本解决掉,2026年重回正轨,实现增长。”冀光恒说。
战略改革一年,成效与压力并存
“作为银行来讲,一年时间是很短的,尤其是在外部环境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一家银行的经营没有3—5年想搞好太难。”冀光恒说。
2023年6月,时任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兼集团上海管理总部总经理的冀光恒,从上海调来深圳,出任平安银行党委书记。同年8月,冀光恒首次亮相平安银行业绩发布会,其行长任职资格于同年11月获监管核准。
这一年多以来,在冀光恒的带领下,平安银行开展了一场战略改革。
冀光恒介绍,在“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战略方针引领下,结合市场变化、同业实践和自身优势,进一步推动解决深层次管理问题,完善零售客群、产品、渠道策略和风险模型,研究新形势下对公大类资产配置方向和对公零售协同模式,从全行资产负债管理视角出发加强跨部门、跨条线的业务联动,寻找提升核心指标的方法路径。
一年来,平安银行完成高层变阵,总行精简架构,简政放权,取消行业事业部制度,理顺了条线和分行的关系,经营模式从条线为主,转向以分行为主。
改革过程中亦有小波折。今年7月,有消息称,平安银行位于上海的信用卡研发中心及消费金融研发等部门人员将迁至深圳,通过回迁深圳方式“变相裁员”。
在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银行董事会秘书周强就此事再次进行回应称,平安银行在上海职场实施集中管理的初衷并非裁员或降薪,而是为了解决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部门分散带来的管理、效率和沟通问题,以加强管理、降低风险和提升效率。平安银行也提供了尽量人性化、力所能及的补偿方案,但可能由于沟通不足,导致外界误解,引发舆论关注。
回顾过去一年来的改革,冀光恒表示,整体上讲,特别臃肿的总行基本消失了。目前,总行的新架构运行平稳,干部调配到位;今年二季度以来,分行架构调整、干部轮岗等工作有序推进,但分行的战斗力还需要时间检视;从条线内部到跨条线、从总行到分行,再到前中后台之间,团队的协作意愿、默契程度及沟通效率均有明显提升。
“这一年我跟我的团队真的很辛苦,每天不确定性非常多,既要保增长又要解决遗留问题,但轻重缓急把控较好。”冀光恒坦言。
战略改革虽初见成效,但仍面临不少压力。2024年上半年,平安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冀光恒表示,压力最主要的来源之一还是营收降幅,平安银行的营收降幅较快,一季度降幅是14%,二季度是13%,希望全年收窄在10%左右或者更低。
此外,平安银行净息差在持续收窄。上半年,该行净息差为1.96%,较去年同期下降59个基点。平安银行解释,主要是坚持让利实体经济,主动调整资产结构,同时受市场利率下行、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及贷款重定价效应等因素影响,净息差下降。
冀光恒在业绩会上指出,虽然平安银行息差下行速度较快,但目前已经有所企稳。
他认为,从长远来看,利率肯定会继续下行,净息差也会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不可能无限下行。平安银行有信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来把利差能够稳定在1.9%左右。
“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一招制胜的,平安银行会密切关注政策导向和市场变化,根据改革过程中的阶段性反馈,持续调整纠偏、纵深推进,以业绩为导向提升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冀光恒表示。
零售持续调整,对公净利占比提升
在平安银行的战略改革中,主动调整零售业务是重点,也是难点。
平安银行2016年启动零售转型以来,零售业务成为该行业绩的一个强劲增长极,也因此被业内称为“零售新王”。经过几年高速发展之后,该行零售业务积累的一些问题开始显现,业绩出现下滑。
冀光恒直言,从业绩指标来看,平安银行最大的压力来自零售业务,零售业务最大的压力来自风险,风险最主要的问题是过去缺乏自营渠道,外部的中介渠道占比较大。这一年零售业务的阵痛非常大,高风险的信用类产品规模下降了1500亿元,对整体营收的冲击非常大。
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90.91亿元,净利润18.04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占比仍在下降。
截至6月末,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为18213.3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7.9%。其中,住房按揭贷款余额3065.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4709.9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8.4%;消费性贷款余额4884.7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0.4%;经营性贷款余额5552.8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9.7%。
部分零售业务表现依旧亮眼。6月末,平安银行汽车金融贷款余额2822.16亿元,上半年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228.89亿元,同比增长38.4%。
冀光恒表示,平安银行灵活应对外部环境挑战,主动调整客群结构、提高业务质量。推动零售业务从高风险、高成本、高收益向中风险、中收益转型,依靠主动管理逐步实现零售客群质量、资产质量、资产结构三方面提升。
“去年这些高风险业务停下来,确实非常痛苦,曾经内部也有不同声音,但最终还是顶住了这种诱惑。”冀光恒说,从内部管理数据上看,当前零售贷款余额净增趋势、不良生成等指标已经有企稳好转迹象。目前,高风险业务的绝对额规模已经降下来了,到明年基本上会见底。
冀光恒表示,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正从高风险客群向中风险客群转型,并不断建立自营渠道。不过,银行业的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市场需求没有那么蓬勃,各家银行获取资产的压力较大。
他表示,在保证营收利润增长的同时,如何做好L端(企业客户端)和A端(个人客户端)之间的平衡需要一定的智慧。目前平安银行零售业务重点主攻L端,而A端相对可能不会有太大规模的投入。
平安银行行长助理张朝晖在业绩会上称,该行零售改革战略的主要突破口在贷款端,贷款端的突破主要在中等风险及中高风险客群、中介获客压缩及自营渠道建立、数据风险驱动、分客群经营等方面。
在零售业务调整之际,平安银行对公业务顶上,为零售转型争取了时间。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批发金融业务营业收入达330.96亿元,占比达到42.9%,同比上升11.4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达206.18亿元,占比由去年同期的39.6%提升至79.6%。
“批发金融业务是度过周期的一个很好品种。不过,平安银行零售做强的目标一定不会改变,如果平安银行最终成了一家批发银行,特点就没有了,或者市场不再认可,我们也不再会有估值。”冀光恒强调。
冀光恒表示,过去的一段时间,平安银行的对公业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掩护替代作用,该行对公贷款和存款在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名列前茅,且资产质量维持基本稳定;资金同业业务也抓住了债券市场行情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些为平安银行将来调整客户结构、资产结构、营收结构,以及将来的风险策略和利润的增长互联炒股融资网站,会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机会。